202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于10月20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参与了这场年度盛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塔德塞·莱盖塞以2小时05分33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打破赛会纪录,女子组方面,肯尼亚选手杰普科斯盖·切普科奇以2小时18分45秒的成绩摘得桂冠,本届赛事不仅展现了高水平竞技,更成为全民健身与城市文化的完美结合。
清晨6时30分,天安门广场已人头攒动,随着发令枪响,选手们如潮水般涌过起点,场面蔚为壮观,今年的赛道延续了经典路线,途经东城区、西城区、海淀区等标志性区域,最终抵达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,沿途观众热情高涨,啦啦队、志愿者和市民们为选手们加油助威,展现了北京作为“双奥之城”的体育魅力。
赛事组委会表示,今年报名人数突破10万,最终通过抽签选出3万名参赛者,其中包括200余名国际顶尖选手,为保障赛事安全,组委会投入了超过5000名志愿者、800名医疗人员及大量安保力量,确保比赛顺利进行。
男子组比赛中,埃塞俄比亚的塔德塞·莱盖塞从起跑阶段便占据领先位置,半程时已与第二集团拉开差距,他以2小时05分33秒冲线,将原赛会纪录(2小时07分16秒)提前近2分钟,赛后采访中,莱盖塞难掩兴奋:“北京的氛围太棒了!赛道平坦,观众的热情给了我巨大动力。”
女子组方面,肯尼亚名将切普科奇在最后5公里发力,反超埃塞俄比亚选手阿贝贝,以2小时18分45秒夺冠,中国选手张新艳以2小时26分11秒获得第四名,创下国内女子选手近年来的最佳战绩。
本届赛事中,中国选手整体表现可圈可点,男子组方面,云南名将董国建以2小时11分34秒位列第八,成为国内第一人,赛后他坦言:“与非洲选手的差距主要在后半程耐力,未来需加强针对性训练开云娱乐。”
女子选手张新艳的突破尤为亮眼,她在30公里后一度跻身前三,虽最终被两名非洲选手超越,但仍刷新个人最好成绩。“感谢教练团队的战术安排,这次比赛让我看到了冲击国际水平的希望。”张新艳说道。
除专业组外,赛事还设有大众跑、亲子跑等组别,吸引不同年龄段爱好者参与,来自上海的退休教师王建国带着全家完赛5公里亲子跑:“跑步让我们更健康,也增进了家庭感情。”
赛道沿途的“加油驿站开云”成为亮点,海淀区某高校学生自发组织乐队表演,为选手鼓劲;朝阳区社区阿姨们则端出特色小吃,展现东道主热情,北京市体育局局长表示:“马拉松已超越竞技范畴,成为展示城市形象、促进全民健身的重要平台。”
今年组委会引入多项创新技术:选手可通过小程序实时查看补给站人流密度,避免拥挤;AI摄影系统捕捉每位参赛者的精彩瞬间,完赛即可生成专属视频,赛道增设30处降温喷雾设备,应对可能的“秋老虎”天气。
环保理念也贯穿始终,所有补给站采用可降解杯具,完赛包中的奖牌由回收金属制成。“我们希望打造绿色、智慧的马拉松样板。”赛事总监介绍道。
尽管中国选手成绩稳步提升,但与国际顶尖水平仍有差距,国家田径队教练指出:“需在青少年选材、科学训练体系上持续投入。”国内马拉松赛事数量已从2014年的51场增至2023年的182场,如何平衡规模与质量成为新课题。
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的成功举办,不仅为全球跑者提供了一流舞台,更推动了中国路跑运动的专业化与大众化,正如国际田联代表所言:“这项赛事已跻身世界马拉松版图的重要节点。”